158 我一套江北组合拳,清廷就腰间盘突出!_大清话事人
爱看小说网 > 大清话事人 > 158 我一套江北组合拳,清廷就腰间盘突出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158 我一套江北组合拳,清廷就腰间盘突出!

  第159章我一套江北组合拳,清廷就腰间盘突出!

  “别卖关子了。”李郁笑道。

  “河豚。”

  嘶,李小五惊讶的跳了起来。

  他是渔民出身,知道这河豚的毒性。别看表面可可爱爱,出水后鼓起来像个皮球,却比那砒霜还剧毒。

  吃下肚,就不会有后悔的机会,华佗都拉不回来。

  李郁当然清楚,后世这玩意是人工培育养殖,特殊处理后,是一道餐桌美食。

  若是野生的,绝对不能吃。

  “刘千,你如何得知它的毒性?”

  “那位船老大告诉我的,嘿嘿,说吃了这玩意,筷子一掉,就不用找大夫了,赶紧多吃几口,做个饱死鬼。”

  众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。

  李郁也笑了,河豚富含一种神经毒素,潜伏期短,吸收快,直接麻痹中枢神经。

  一旦中毒,真就“含笑半步癫”,

  嘴麻,手麻,浑身麻,想求救也走不了路。

  ……

  “那你是如何做到,让他们同时吃饭的?”

  这是个关键问题,李郁很关心。

  “厨师被我策反了,煮了一大锅鱼羊汤。河豚炖羊肉,鲜的很。到了饭点,借口没到火候,等这帮人都就座吃到一半了才端上桌。每桌一大盆,这帮丘八生怕抢不着,每人赶紧吃掉一碗,接着吃第二碗。”

  “一勺烩,都没几个大喊大叫的。”

  “厨师是被他们抓去的,还糟蹋了他老婆,所以~我只花了100两,他就痛快答应了。”

  “明白了,让他远走高飞,别放在咱们伙房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古人说,厨子不能得罪,大约就是害怕这种事吧。

  即使是个胆小怕事的,也会在菜里吐几口唾沫泄愤。

  散会后,杨云娇立即去了伙房,宣布所有人的月银,普涨500文,几位厨师涨1两。

  “谢谢杨姑娘。”

  “谢谢夫人。”

  “不必谢我,这是老爷的嘱咐。对了,夫人的称呼不妥,以后还是叫我杨姑娘吧。”

  “是,谢谢老爷,谢谢杨姑娘。”

  伙房里的人眉开眼笑,涨工资,谁听了不开心呢。

  厨师的菜刀,都剁的虎虎生威。

  遇上耳朵不好使的,乍一听以为里面在敲小鼓呢。

  杨云娇到了自己的办公室,立即唤来了下属。

  “把伙房的花名册找给我,还有火药厂、火器仓库的。

  ……

  杨云娇是个机警的女子,这三个部门,是最怕人搞破坏的。

  凡是没有家眷,资历存疑,曾有过抱怨,或受过处罚的人,全部被下令调走了。

  不但如此,她还在三个部门中都发展了内线,

  内线都是被官府搞的家破人亡,或者是家中男丁作为李家军战死的,保证忠诚度。

  西山岛,如今的空气也不好了。

  铁厂,枪炮厂,经常是彻夜不休的运行。

  库存的火炮,已有800门,燧发枪13500支,火绳枪2500支。

  炮弹、铅弹、火药更是庞大。

  甚至于在一座山谷中新建了100间屋子的仓库,用于存放。

  广东那边,都开始流传,有神秘人士疯狂采购熟铁、钢、铜,有多少吃进多少。

  当地铁匠们叫苦不迭,原材料价格飙升了5成,生意没法做了。

  这种离谱的情况,被两广总督李侍尧注意到了。

  确定不是两广反贼后,就上了密折,提醒朝廷多加小心。

  ……

  而此时,扬州城的风暴终于刮起来了。

  数千名可怜的灶丁聚集到了城外,讨工钱。

  城门官吓得赶紧关闭城门,让人去请示府衙,怎么办?

  知府已经被拿下了,下狱待参。

  同知暂时代理知府,正处于进步的关键期,若是一切太平,就有可能更上一层楼。

  若是搞出乱子,大约会进去和知府一起唱铁窗泪。

  他大怒:

  “不管有什么理由,都不得闹事。驱散这些刁民,滚回盐场去。他们是哪个盐场的?”

  “西亭盐场,小海盐场,茶盐场,都有人参加。”

  “隔着几百里,他们怎么过来的?当地的巡检是干嘛的?”

  “小的也不清楚。”

  同知的疑惑,很有道理。

  因为灶丁穷,他们在盐场负责煮盐,收入微薄,下无锥地,上无片瓦。有裤子穿的,就算是中等户了。

  大部分是娶不上老婆的,只能绝后。

  说起来,两淮盐场倒是对朝廷有功的,提供了庞大的就业位置,安稳了人心。

  灶丁这个群体,几乎都是灾民,流民。

  他们虽穷,可滩涂荒凉无人。

  东边挖点,西边捞点,盐是现成的,倒也饿不死。

  ……

  大批兵丁开出城,

  刀剑在手,横眉冷对,只等上官一声令下,就要暴打这些穷哈哈。

  虽然说他们也是穷哈哈出身,投军吃一份饷银,可只要有令,照样下的去手。

  在大清朝,同情心是一种奢侈品。

  普通人拥有过多的同情心,很可能被视为脑子有毛病。

  扬州府同知骑在马上,举着马鞭爆怒喝一声:

  “一群穷鬼,你们领头的呢?”

  “我们没有领头的,都4个月没发工钱了,老爷,多少给点吧。”

  “拖欠工钱,你们该找场商要啊。”

  “场商说他也没钱,让我们来找扬州城里的盐商老爷。”

  同知气笑了,骂道:

  “你们倒是听话,走几百里来扬州城添堵。来呀,打断他们的狗月退。”

  兵丁们立即冲上去,如狼入羊群。

  惨叫,鲜血,听在同知耳中,却是如此悦耳,仿佛一曲忠诚的赞歌。

  他和身边的人说道:

  “抚台大人让我署理知府,这是对本官的信任,本官当尽力安靖地方。”

  “传令下去,打到3里外,再鸣金收兵。”

  此时,

  1里外的河叉里,小船。

  王六看的两眼喷火,心如刀绞。

  数月前,他,又被李郁调换了个地方,卸任了胥江码头工人互助协会会长的职务,到这两淮盐场搞团建。

  原先的职务,被赵二虎顶了。

  ……

  要说王六心里没点怨恨,那是假的。

  李郁利用他,同时也提防他,明眼人都瞧的出来。

  然而,对他说的那些话也是掏心掏肺的。

  “苏州府的形势一片大好,吃不上饭的人越来越少。”

  “可就隔着一条长江,就在那黄海之滨,还有几万灶丁过的水深火热。”

  “王六,我们不能放弃他们。”

  “我给你经费,给你人,给你武力支持,你到江北去,打开局面。”

  于是,王六就来了。

  在各个盐场之间穿梭,和灶丁打交道,施舍医药,还有少许铜钱。

  他是李郁麾下,唯一一个擅长搞团结的人才。

  其他人,都办不到。

  无论是形象,还是做事风格,都决定了无可替代。

  王六,强壮憨厚,手掌老茧,爱赤脚,各种活计娴熟,一看就是个干活的好手。

  他识字,略懂医术,会说话,拥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。

  缺乏组织的苦力们,看到他就愿意簇拥在他身边,相信他能带给所有人好日子,和恶霸场商们斗争。

  ……

  “该动手了吧?”

  “再等等。”

  “还等什么,他们可是手无寸铁的灶丁,是我把他们组织来的。”

  “你无权指挥我。”

  李大虎冷冷的一句话,如同冬日的一盆凉水,泼的王六心拔凉。

  四散而逃的灶丁们,终于等来了救星。

  树林里,窜出了一群人,对着错愕的兵丁开枪了,砰砰砰,燧发枪响成一片。

  所有人都傻了,坏事了。

  手举刀剑棍棒的兵丁,知道遇上硬茬子了。

  扔到兵器就逃命,身后,又是一轮零星的枪响。

  城门口的同知,反应迅速,拨马逃入城门:“速速关闭城门,有贼匪。”

  “大人,外面的弟兄还没进来。”

  “去你妈的,本官命令你,拉吊桥关门。”

  城门官不敢再质疑,赶紧指挥兵丁照做。

  铜锣响成一片,同时夹杂着呐喊:“贼匪攻城啦,么得命啦。”

  整个扬州城,乱成一团。

  一个光头和尚,站在重宁寺的塔上,眉开眼笑。

  边敲木鱼,边念经:

  “南无阿弥陀佛,一炮100人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ikan3.com。爱看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aikan3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